理财有道配资线上排名,投基有理
楼市迎来史诗级利好,专家、大V们轮番出场解读,很多观点其实是屁股决定脑袋,背后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,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只有两个——“量”和“价”。
由于利好出台至今时间较短,还没有出现具有参考意义的成交量和价格数据,但对经济周期和行业景气度变化最敏感的债市和股市,已经从量和价两方面做出了前瞻性解读。
1
超长期国债不相信通胀
万科债兑现乐观情绪
先谈债市。
5月22日,债市出现了很无厘头的一幕:首期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(沪市019742、深市102267)上市交易,高开后一路上涨,019742最大涨幅达到25%触发临停。25%是个什么概念呢?这只国债票面利率是2.57%,25%的涨幅相当于一次性计提了10年的利息收入总和。
019742恢复交易后,在尾盘回吐了全部25%的涨幅,102267也出现了快速回落。
超长期国债自带利率风险,理论上通胀水平超过2.57%,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票面利息收益就会缩水。即使是这样,开盘仍然被爆炒,潜台词就是预期长期通缩。因为房地产在经济回升中扮演重要角色,这就等于在说看淡地产回暖。
当然,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首日爆炒不排除有投机资金翻云覆雨,市场交投充分的万科企业债更能说明问题。5月22日,万科多只境内债午后加速下跌,“21万科04”跌幅一度超过13%,“21万科06”“22万科02”等跌幅都超过了5%。
企业债持有人主要担心企业信用风险,也就是没钱还账的风险。在今年4月的投资者关系交流会上,万科承认当前的确遇到了阶段性经营困难,流动性短期承压。截至2023年年末,万科集团负债总额高达1.1万亿元;总资产约为1.5万亿元,存货总量为0.7万亿元,占资产总额的47%。
在地产史诗级利好政策出台后,万科债与万科股票同步反弹,在5月22日领先调整,这表明债券投资者仍然担心万科资金回笼压力,也就是万科去库存可能慢于预期。
整个地产链的债券表现,可以进一步说明,市场在交易地产利好带来的乐观情绪,而不是行业景气度明显好转。
4月23日—5月17日,地产链上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类公司的可转债整体上涨7.21%和4.78%,超越中证转债指数的3.36%。地产链上的民企公司可转债上涨5.38%、AA级企业可转债上涨10.03%(同期AAA级只涨了2.15%)。
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,评级相对低的、信用风险相对大的、在地产下行中受损严重的企业,其可转债涨幅更大,这表明上涨更多的是超跌反弹性质,是做多情绪的宣泄,而不是行业反转逻辑的推演(如果是演绎行业景气度反转,应该首先由大型龙头企业的上涨带动)。
2
股市预期交易量回升
房产存量仍然巨大
相比债券投资者的谨慎,股票投资者更为乐观。统计通达信地产板块数据,截至5月23日的近20个交易日中,三只个股涨幅翻倍,分别是德必集团、我爱我家、特发服务,均为地产经纪和物业管理概念,股市开始憧憬地产交易量大幅回升、改善型需求集中下场。
此外,家居用品板块走出了一只四连板牛股亚振家居,演绎的也是地产交易放量带来的需求拉动。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万科、保利、金地三巨头股价已经高位放量滞涨,机构兑现意愿强烈,行业反转的故事动听,但不好讲。
资本市场总是习惯提前反应,而现实问题的解决需要一步一步走,地产去库存注定是一个长期过程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、中指研究院数据,截至4月,全国商品住宅待售面积3.9亿平方米,有12个城市存量商品住宅待售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。市场期待政府出手消化巨大的地产存量,以缓解市场供给过剩压力。
那么,政府收储可以消化多少库存呢?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4年1—4月,商品房销售额28067亿元,同比-28.3%;商品房销售面积29252万m²,同比-20.2%;简单平均计算房价9500元/m²。央行安排了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,按照60%的比例,可以拉动5000亿元商业银行贷款。假设地方政府以市场价的五折收购房产,花掉全部贷款可以吸纳1.05亿平方米,占全部存量的27%。
这只是一个简单假设,实际操作起来流程复杂,具体进度难以推测,在区域分布上也不平均。在充分消化史诗级利好政策带来的做多情绪后,债市和股市将面临楼市交易数据的现实考验。
(提示:投资有风险配资线上排名,观点仅供参考,不作为决策依据。)